在2025年初,当整体市场存款利率呈现下降趋势时,部分中小银行却选择了与之相反的道路,宣布上调定期存款的利率。其中一些银行的两年期定存利率上调幅度达到了65个基点(BP),这一现象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中小银行揽储压力增大
此次调整的主要参与者为农村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等中小型金融机构,它们通常面临着比大型城市商业银行更大的揽储压力。岁末年初是揽储的关键时期,为了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这些银行采取了提高存款利率的策略。例如,广西荔浦农村商业银行将其两年期定存利率从1.2%提升至1.85%,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并降低流动性风险。
季节性因素与考核任务的影响
年末通常是银行业绩考核的重要节点,这使得许多银行在这个时间段内加大了对新客户的争取力度。华南某城商行的一位客户经理透露,在存款利率普遍下滑的情况下,银行不仅会通过增加礼品馈赠等方式挽留老客户,还会在合规范围内适度上调存款利率来吸引新客户。
大型银行与中小银行的不同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类型的银行都在进行这样的操作。大型的城市商业银行一般不会大规模上调存款利率,而是倾向于推出特色存款或大额存单等高息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比如无锡锡商银行就提供了20万元起存、三年期年利率高达3%的大额存单服务。
负债成本上升与经营挑战
尽管上调存款利率可以短期内帮助银行吸引更多资金,但它同样带来了负债端成本的上涨,这对银行的利润空间构成了挤压。此外,高息吸引来的往往是短期资金,而银行可能会将这部分资金投入到长期资产中形成期限错配,从而引发流动性风险和其他经营上的问题。
市场结构失衡下的应对措施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指出,由于网点覆盖、品牌形象等因素的影响,中小银行相比大型国有银行在吸引存款方面存在劣势,因此需要通过较高的存款利率来弥补差距。不过,他也强调这种上调并非行业普遍趋势,因为大多数银行仍在下调存款利率以控制成本。
回顾去年的情况
回顾2024年的同期,我们也观察到了类似的现象。当时多家中小银行也在存款利率普遍下调的大背景下,针对特定客户群体推出了上浮后的存款利率,以此来维持自身竞争力。然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以及理财产品的兴起,更多储户开始考虑将资金转移到其他收益更高的投资渠道,这迫使银行不得不调整策略以应对“存款搬家”的现象。
综上所述,部分银行逆势上调定存利息的行为主要是由季节性的揽储需求、内部考核压力以及市场结构失衡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如何平衡好揽储与控制成本之间的关系,成为摆在各家银行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